第1篇 儲罐安全技術操作規程
①儲罐區的運行管理人員,應經培訓考試合格,每班不能少于兩人,且在2h內都應有人值班。
②不得同時向兩臺或兩臺以上的儲罐進液,一般也不允許兩臺儲罐同時出液。
③每小時至少對罐區巡視檢查一次,檢查內容包括校對液面高度,核對壓力表指示值,檢查安全閥鉛封是否完好,檢查設備和管道有無“跑、冒、滴、漏”等,并認真填寫運行記錄。
④發現液面計或壓力表失靈,安全閥鉛封損壞等異常情況,均應進行妥善處理,否則不得進行進液或出液作業。
⑤發現罐體有裂紋漏氣,應立即采取倒罐措施。
⑥在儲罐進液或出液作業時,運行人員必須在現場監視。若發現液位超過最高允許警戒標記,應及時查明原因后予以排除。
⑦罐區內的液相管、氣相管、熱力管、排污管、水管、空氣管等,應按規定涂成不同顏色以示區別;在各種閥門上應統一編號掛牌,以防誤操作。
⑧對罐區的避雷設施,每年都要進行全面檢查。遇雷雨天氣,不應到儲罐的頂部和底部檢查。
第2篇 lng加氣站儲罐增壓操作規程
(一)目的
為確保操作者正確合理的給儲罐增壓,避免操作中可預見的人為主觀失誤,保護操作人員不受傷害,通過對設備操作流程的完善,來規范人員的操作行為,保證人員和設備的安全,以達到科學化、精細化操作設備的目的,特制訂如下操作規程。
(二)適用范圍
本lng供氣設施區域內的基礎設施、場所、設備、人員。
(三)操作規程
1) 首先打開增壓氣化器液相進口閥、增壓氣化器出口閥,然后緩慢打開儲罐的增壓閥,穩定閥門開啟程度,打開需增壓儲罐氣相閥開始增壓。
2) 若出氣管發現結霜,造成出氣溫度過低,表明進液量太大,必須立即關小液相增壓閥(以防過液),并應及時清除管外結霜,條件具備可增加通風設備(或采取其他相應措施)。
3) 當儲罐壓力增至所需壓力后,關閉儲罐增壓器液相進口閥,關閉增壓器出口閥、出液儲罐的增壓閥。
(四)注意事項
1) 儲罐增壓時嚴禁形成“死區”,要保障整個流程的暢通。以防液體氣化后壓力陡增,使管道爆裂或增壓器破裂。
2) 增壓器禁油,油污染嚴重時,應采用四氯化碳清洗,清洗時應加強警覺,氣味劇烈時應戴上防毒面具。藥劑洗后用無油、無雜質的清水清洗直至水中無藥劑成分為止,最后再用氮氣吹除水份,確認吹干為止。
第3篇 加氣站儲罐自增壓操作規程
1.0 目的
為規范lng/l-cng加氣站儲罐自增壓操作,保障燃氣加氣站生產的安全平穩運行,制定本操作規程。
2.0 范圍
本規程適用于丹北lng/l-cng加氣站儲罐自增壓操作。
3.0 危險因素
燃氣泄漏、著火、爆炸、人身傷害、環境污染等,及壓力異常影響
4.0 人員及工具材料準備及安全維護設施配置
具有操作證的工作人員二名、監控室一人,防爆應急燈一盞(夜間)、防凍手套兩付。
5.0 增壓操作流程
注意:本系統有一種模式對儲罐進行調壓,即泵給儲罐自增壓(泵增壓),當需要對儲罐增壓時,手動選擇1號泵或2號泵增壓;儲罐目標壓力必須通過手動操作控制。
5.1 泵增壓首先選擇使用的泵,選擇泵以后關閉相應泵后的加氣機進液閥(sv117/sv118)。
5.2 控制電腦上把增壓的潛液泵調為手動狀態,檢查儲罐根部出液閥是否處于開啟狀態,控制電腦上打開調壓閥(psv06、psv09)。
5.3 對增壓的潛液泵預冷,打開泵頂部放空閥,plc控制柜面板上點擊潛液泵預冷,預冷結束后手動啟動增壓泵,系統處于增壓狀態。
5.4 增壓過程中觀察儲罐壓力,不可增至儲罐壓力上限1.2mpa。
5.5 儲罐壓力達到預先設定的壓力后停止潛液泵,等到氣化器不結霜后關閉調壓閥。
5.6 調壓結束,對應的閥門復位。
6.0注意事項
6.1使用增壓器應先開調壓閥,再啟動增壓的潛液泵。
6.2增壓工作結束后,觀察增壓器內壓力,檢查安全閥處于開啟。
7.0 相關文件與記錄
7.1《lng儲罐增壓記錄表》
稅務職責稅收職責稽查職責
第4篇 儲罐、計量槽安全操作規程
一、操作人員必須熟悉所用儲罐(計量槽)的結構及儲存物料的化學性質及防護急救常識。
二、進料之前必須做如下檢查:
1、閥門是否完好,開或閉是否正確;
2、液位計及防護套是否完好或液位顯示是否正確、靈敏可靠;防止液位計不準造成的假液位指示;
3、打料泵的電器開關是否完好,靈敏可靠;
4、如果采用壓縮氣體進行壓料則檢查壓力表是否靈敏可靠。
三、每次進料之前必須與有關部門和人員取得聯系,并應配合操作。
四、當進行有腐蝕物料、有毒物料的打壓操作時應佩戴必要的防護用品,尤其要保護眼睛,且防止物料進入口腔、觸及皮膚,并應站在安全地方觀察液位,最大裝載負荷不得超過其容積的85%。
五、儲罐(計量槽)中所儲存的物料為易燃易爆時,開關閥門所用扳手應為銅或合金材質制品,不準用鐵器敲打。
六、采用壓料,壓料時應嚴格控制其壓力不得超過規定壓力,壓料完畢應謹慎地開啟放空閥。
七、儲罐(計量槽)及其安全附件必須定期進行檢修,校驗。壓力表每半年至少校驗一次,安全閥每年至少校驗一次。
八、儲罐(計量槽)檢修前必須將其內物料清理干凈,同時嚴格遵守《安全檢修制度》中有關規定并辦理“進入容器作業證”方可檢修。
第5篇 lng供氣設施儲罐倒罐操作規程
1.0 目的
通過對lng供氣設施lng儲罐倒罐的管理,保證設施的安全生產供氣。
2.0 適用范圍
本lng供氣設施區域內的基礎設施、場所、設備、人員。
3.0 職責
3.1 站長和安全員負責對lng儲罐倒罐作業進行檢查監督。設備管理員負責作業指導和管理。
3.2 運行操作人員(兼電工)負責lng儲罐倒罐操作運行。
4.0 工作程序
4.1 未經站長同意,嚴禁倒罐。
4.2 打開進液罐手動bog閥,關閉進液罐增壓器進液閥,降低進液罐壓力;打開進液罐下進液操作閥。
4.3 對出液罐進行增壓,當進、出液罐壓差達到0.2mpa時,緩慢開啟出液罐下進液操作閥,出液罐與進液罐的壓差應控制在0.2-0.3mpa之間。
4.4 倒罐結束時,停止增壓。關閉出液罐下進液操作閥,關閉進液罐下進液操作閥,關閉進液罐手動bog閥,打開進液罐增壓器進液閥。
4.5 進液罐嚴禁超裝,當溢流閥有液體排出時,停止倒罐。
4.6 檢查倒罐情況,發現異常情況要及時處理。
4.7 填寫運行記錄。
5.0 相關記錄
5.1 《lng供氣設施設備維護保養記錄》
5.2 《lng供氣設施班長運行日志》
5.3 《lng供氣設施崗位操作綜合記錄表》
第6篇 儲罐開罐檢修安全操作規程
1. 凡是要進行開罐檢查的儲罐,必須進行排空置換;
2. 用液泵將要檢查的儲罐內的液化石油氣抽至最低液位;
3. 關閉儲罐上的所有閥門;(不要關壓力表和液位計的閥門)
4. 把被檢查的儲罐的氣相管和液相管加盲板,與整個液化氣工藝管線和設備隔開,盲板的厚度不得少于6mm;
5. 把儲罐的排污管與火炬管連通;火炬距儲罐水平距離不得少于70m,火炬管必須加控制閥門;控制閥門距燃燒器不得少于35m;
6. 點燃火炬引火物,打開儲罐排污閥門,打開火炬控制閥門,火炬即可點燃;
7. 火炬點燃后必須有人看管,根據火炬的燃燒狀況,調節控制閥門;
8. 當儲罐的壓力降至0.05mpa以下時,關閉排污閥門,當火炬熄滅后,關閉火炬控制閥門;
9. 把儲罐的氣相管與火炬管接通,從儲罐的排污管接通上水管;
10. 點燃火炬引火物,打開儲罐排污閥門,打開火炬控制閥門,火炬即可點燃;
11. 打開儲罐的排污管閥門和上水閥門,往儲罐內注水,直至水充滿儲罐,水從火炬中流出,火炬熄滅為止關閉上水閥門;
12. 拆除上水管和火炬管;
13. 打開排污閥和液相管閥門,將儲罐內的水放盡,關閉氣液相排污閥門;
14. 把儲罐的火炬管與蒸汽管接通,打開火炬管和蒸汽管的閥門,用蒸汽吹掃儲罐;(此過程必須與注水連續進行,不得有間斷)
15. 觀察儲罐壓力表,當壓力達到0.2mpa時,打開儲罐的氣相管閥門進行放散;
16. 蒸汽吹掃的時間:1000m3、100—400m3儲罐不少于24小時,小于30m3的儲罐8小時;
17. 蒸汽吹掃后關閉氣相液相閥門,靜置一段時間,待儲罐冷卻后,打開儲罐的上下人孔蓋;
18. 用可燃氣體檢測儀在下人孔檢測罐內液化石油氣濃度,濃度在0.4%以下為合格;測定合格后,人可入內用高壓水槍噴刷罐壁上的附著物,清除污垢;
19. 從罐內清除的污垢,應及時處理運到安全地帶掩埋或燒掉,防止硫化物自燃起火。
第7篇 加氣站儲罐進液操作規程
1.0 目的
為規范本丹北lng/l-cng加氣站的卸液操作,保障加氣站工作正常運行和安全使用,確保平穩供氣,特制訂本制度。
2.0 范圍
本規程適用于丹北lng/l-cng加氣站槽車卸液。
3.0 危險因素
燃氣泄漏、著火、爆炸、人身傷害、環境污染等,及壓力異常影響
4.0 人員及工具材料準備及安全維護設施配置
具有操作證的卸車人員二名、監控室一人 ,防爆應急燈一盞(夜間)、防凍手套兩付。
5.0 作業氣候和環境要求:
雷雨天氣、附近有明火或發生火災、站內發生泄漏、lng儲罐壓力異常及氣化器不正常的情況下不允許卸液。
6.0 操作流程
注意:根據實際操作只采用泵卸車。泵卸車優點是卸液速效率高且卸液誤差小。
6.1 槽車進站
6.1.1 槽車進站先檢查地磅是否置0,引導槽車上磅(檢查車輛是否停好),做好加氣站卸車記錄單,核對槽車稱量計量單。
6.1.2 引導槽車停在卸車區域,司機停車拉好手剎熄火,駕駛員下車開后車門,站上卸車人員放好防滑枕木(前后都放)。
6.1.3 接好靜電接地夾,卸車人員和駕駛員一起連接好卸車軟管并檢查有無漏氣(液相增壓管、增壓氣相管、出液管),槽車安全閥檢查是否打開。
6.1.4 駕駛員打開氣動閥,站內卸車人員和駕駛員打開槽車氣相閥和增壓液相閥給槽車增壓,槽車壓力增至0.6-0.65mpa,嚴禁壓力大于0.65mpa。
6.2 泵卸車
泵卸車即槽車里的液體直接由管道流經泵,由潛液泵將液體打入儲罐中。
6.2.1 控制電腦系統上檢查2個儲罐根部閥是否全開,頂部進液閥是否全開,將卸車的潛液泵調為手動操作。
6.2.2 選擇1個潛液泵卸車,選擇1號泵就打開閥sv108、關閉閥閥sv116,選擇2號泵就打開閥sv109、關閉閥sv117。
6.2.3 控制電腦上打開卸車閥, 現場進液管道上打開閥sv106(將管道內氣體放空),打開卸車泵的頂部放空閥sv111/sv114。
6.2.3 控制電腦上觀察卸車泵的泵后溫度,當溫度下降很快時關閉卸車泵的頂部放空閥sv111/sv114。
6.2.4 當泵后溫度低于-110℃時,控制電腦上手動啟動卸車的潛液泵并設置泵運轉平率為40hz,當泵后溫度低于-135℃時,泵運轉頻率設置為80-95hz。
6.2.5 卸液過程中觀察槽車液位和壓力,槽車液位低時頻率設置為30-50hz。
6.2.5 槽車液位表到0后卸液結束,關閉潛液泵、關閉槽車卸車閥、關閉槽車上的手動閥和氣動閥。將軟管內的氣體通過放空閥泄壓排空,然后駕駛員將軟管拆下。放好軟管,拿下靜電接地夾和防滑枕木。
6.2.6 引導車輛出站過磅,做好卸液記錄表,卸液結束。
7.0 注意事項:
7.1 過磅時檢查車是否停好,以免過磅誤差大。
7.2 卸液過程中合理控制槽車儲罐和站內儲罐壓力。
7.3 卸液結束后將設備調為加液狀態,閥門檢查是否處于正常加液時工作狀態。
第8篇 lng儲罐增壓操作規程
1使用前先檢查增壓器密封性,不泄露才能投用。發現漏氣,必須消除后才能投入使用,試壓氣源應用干燥的氮氣或空氣。
2操作規程
2.1首先將系統中的增壓回路氣相閥打開,然后緩慢打開增壓液相閥,當管外出現霜霧時,再逐步開大出氣閥,直至氣化量達到要求后,穩定閥門開啟程度,進入相應儲罐增壓。
2.2若出氣管發現結霜,造成出氣溫度過低,表明進液量太大,必須立即關小供液閥(以防過液),并應及時清除管外結霜,條件具備可增加通風設備(或采取其他相應措施)。
2.3氣化器絕對禁油,操作時應戴好無油保溫手套,當確定氣化器被油污染后,應對換熱管進行徹底清洗。
(1)60-80℃熱水清洗。
(2)用加熱至80-100℃的氮氣吹除,確認無油并吹干為止。
(3)油污染嚴重時,應采用四氯化碳清洗,清洗時應加強警覺,氣味劇烈時應戴上防毒面具。藥劑洗后用無油、無雜質的清水清洗直至水中無藥劑成分為止,最后再用加溫至80-100℃的氮氣吹除水份,確認吹干為止。
2.4當儲罐壓力增至0.4mpa(暫定)后,關閉儲罐根部液相閥,待設備恢復常溫后關閉儲罐根部氣相閥。
第9篇 lng空浴式儲罐增壓器操作規程
一、 使用前先檢查增壓器密封性,不泄露才能使用。發現漏氣,必須消除后才能投入使用,試壓氣源應用干燥的氮氣或空氣。
二、 操作規程
1、 首先將系統中的供液閥、出氣閥關閉,然后緩慢打開供液閥,當管外出現霜霧時,緩慢開啟增壓回路出氣閥,再逐步開啟儲罐根部增壓氣相氣相閥,再逐步開大出氣閥,直至氣化量達到要求后,穩定閥門開啟程度,進入相應儲罐增壓。
2、 若出氣管發現結霜,造成出氣溫度過低,表明進液量太大,必須立即關小供液閥(以防過液),并應及時清除管外結霜,條件具備可增加通風設備(或采取其他相應措施)。
3、 氣化器絕對禁油,操作時應戴好無油保溫手套,當確定氣化器被油污染后,應對換熱管進行徹底清洗。
3.1 60-80℃熱水清洗。
3.2 用加熱至80-100℃的氮氣吹掃,確認無油并吹干為止。
3.3 油污染嚴重時,應采用四氯化碳清洗,清洗時應加強警覺,氣味劇烈時應戴上防毒面具。藥劑洗后用無油、無雜質的清水清洗直至水中無藥劑成分為止,最后再用加溫至80-100℃的氮氣吹除水份,確認吹干為止。
4、 當儲罐壓力增至0.4mpa后,關閉儲罐根部氣相回路閥,十分鐘后關閉供液及出氣閥。
第10篇 儲罐檢驗安全技術操作規程
①檢驗周期儲罐的定期檢驗分為外部檢驗、內外部檢驗和全面檢驗。檢驗周期應根據設備的技術狀況和使用條件酌情確定,但外部檢驗每年至少一次,內外部檢驗每3年至少一次,全面檢驗每6年至少一次。如果儲罐的使用期已達15年,應每兩年進行一次內外部檢驗;若使用期已達20年,應每年至少一次內外部檢驗。經過定期檢驗的儲罐,由檢驗人員提出檢驗報告,指明儲罐可否繼續使用,或者需要采取特殊監測等措施。檢驗報告應存人儲罐技術檔案內。
②檢驗前的準備工作
a.查閱有關技術資料,了解儲罐在制造、安裝和使用中曾發現的缺陷。
b.將儲罐內部介質排除干凈,用盲板隔斷與其連接的設備和管道,并應有明顯的隔斷標記。
c.將儲罐內殘留氣體進行置換清洗處理,并取樣分析達到安全標準。
d.打開儲罐全部人孔,拆除罐體內件,清除內壁污物。
e.切斷與儲罐有關的電源。進入罐內檢驗時,應使用電壓不超過12v或24v的低壓防爆燈,罐外還必須有專人監護。檢驗儀器和修理工具的電源電壓超過36v時,必須采用絕緣良好的軟線和可靠的接地線。
f.罐區應配備消防、安全和救護設施。如需動火作業,必須按規定辦理動火審批手續。
③檢驗內容
a.外部檢驗的主要內容
1)儲罐的防腐層、保溫層和設備銘牌是否完好。
2)儲罐外表面有無裂紋、變形、局部過熱等異常現象。
3儲罐的接管焊縫、受壓元件等有無泄漏。
4)安全附件和控制裝置是否齊全、靈敏、可靠。
5)緊固螺栓是否完好,基礎有無下沉、傾斜等異常現象。
b.內外部檢驗的主要內容
1)外部檢驗的全部項目。
2)儲罐內外表面和開孔接管處有無介質腐蝕或沖刷磨損等現象。
3)儲罐的所有焊縫、封頭過渡區和其他應力集中的部位有無斷裂或裂紋。
4)罐體內外表面有腐蝕等現象時,應對有懷疑部位進行多處壁厚測量。測量的壁厚如小于設計最小壁厚時,應重新進行強度核定,并提出可否繼續使用和許用最高工作壓力的建議。
5)罐體內壁有脫炭、應力腐蝕、晶間腐蝕和疲勞裂紋等缺陷時,應進行金相檢驗和表面硬度測定,并提出檢驗報告。
c.全面檢驗的主要內容
1)內外部檢驗的全部項目。
2)對主要焊縫或殼體進行無損探傷抽查,抽查長度為容器焊縫總長度或殼體面積的20%。
3)經內外部檢驗合格后,按儲罐設計壓力的1.25倍進行水壓試驗和按儲罐設計壓力進行氣密試驗。在上述試驗過程中,儲罐和各部焊縫無滲漏,以及儲罐無可見的異常變形為合格。
第11篇 液態氧氣、氬氣、氮氣儲罐灌充操作規程
1、操作者應熟悉儲罐流程和使用說明書;壓力表閥和安全截止閥必須常開。
2、操作時應遵守jb6898《低溫液體儲運設備使用安全規則》規定的安全要求和措施。
3、 灌充分初次灌充和正常灌充,灌充前應打開液面計;初次灌充時,液體儲罐用相應高純氣體進行吹除置換和冷卻,達到所要求純度。
4、 液體槽車靠近儲罐約3m左右,各項準備工作符合規定后,接通槽車輸液軟管連于儲罐進液口,當開啟槽車出液閥和儲罐吹除閥有液體噴出時,打開儲罐進液閥,關閉吹除閥,將液體灌充至儲罐內。
5、 灌充過程中打開放空閥和監測閥,并嚴密注意液位計和監測閥,嚴防超裝(充裝系數為0.95)。
6、 當監測閥噴出液體時,立即停止灌充,關閉槽車出液閥和儲罐進液閥。
7、 排盡輸液管中殘留液體和余氣后,卸下輸液軟管。
8、 關閉監測閥和放空閥。
第12篇 液化石油氣儲罐安裝檢驗安全技術操作規程
(1)臥罐安裝安全技術操作規程
①罐體在安裝之前,應對罐基礎做沉降試驗,以保證基礎穩定,罐體不發生位移。
②罐體若安裝在兩個鞍式支座上,其中一個支座應為固定端,另一個支座為活動端,使罐體能夠自由熱脹冷縮。罐上的液相管宜靠近固定端安裝。
③罐體安裝位置要向有液相管的一端下斜,坡度為0.01~0.02,并在罐體最低處設置排污閥。
④噴淋裝置的控制閥應遠離儲罐,以保證在發生火災無法進入罐區時,仍能及時開閥噴水。
⑤放空管最好統一集中設置,排放高度應不低于5m,放空管上端應設彎管或防雨帽,以免管內存水。
(2)球罐安裝安全技術操作規程
①罐體若采用赤道正切支柱支承,在支柱的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不應有相對移動,并確保均勻地沉降。支柱上應設有防靜電接地裝置、防火隔熱層和支柱內部氣體排出口。
②各支柱之間所有拉桿的最高點及最低點必須在同一標高上,兩根拉桿的交叉處為垂體交叉,不得焊死。
③噴淋裝置的環形噴水管布置在球罐不同部位,必須能均勻地將水灑在罐體及支柱的各個部位。
④噴淋裝置應有單獨一套供水系統,連續供水時間至少為 20min,并可在距球罐5m以外的安全位置操作。
⑤球殼安裝后,其內徑的允許偏差不得大于規定內徑的±0.35%;橢圓度不得大于規定內徑的0.7%,且不大于80mm。
⑥在球殼上局部施焊(包括在球殼上焊接安裝用的附件)時,其焊接工藝、焊接材料應與球殼正常焊接相同,禁止使用錘擊等強力方法清除吊耳、工夾具等,并應將清除后留下的焊疤打磨平滑。
(3)儲罐檢驗安全技術操作規程
①檢驗周期儲罐的定期檢驗分為外部檢驗、內外部檢驗和全面檢驗。檢驗周期應根據設備的技術狀況和使用條件酌情確定,但外部檢驗每年至少一次,內外部檢驗每3年至少一次,全面檢驗每6年至少一次。如果儲罐的使用期已達15年,應每兩年進行一次內外部檢驗;若使用期已達20年,應每年至少一次內外部檢驗。經過定期檢驗的儲罐,由檢驗人員提出檢驗報告,指明儲罐可否繼續使用,或者需要采取特殊監測等措施。檢驗報告應存人儲罐技術檔案內。
②檢驗前的準備工作
a.查閱有關技術資料,了解儲罐在制造、安裝和使用中曾發現的缺陷。
b.將儲罐內部介質排除干凈,用盲板隔斷與其連接的設備和管道,并應有明顯的隔斷標記。
c.將儲罐內殘留氣體進行置換清洗處理,并取樣分析達到安全標準。
d.打開儲罐全部人孔,拆除罐體內件,清除內壁污物。
e.切斷與儲罐有關的電源。進入罐內檢驗時,應使用電壓不超過12v或24v的低壓防爆燈,罐外還必須有專人監護。檢驗儀器和修理工具的電源電壓超過36v時,必須采用絕緣良好的軟線和可靠的接地線。
f.罐區應配備消防、安全和救護設施。如需動火作業,必須按規定辦理動火審批手續。
③檢驗內容
a.外部檢驗的主要內容
1)儲罐的防腐層、保溫層和設備銘牌是否完好。
2)儲罐外表面有無裂紋、變形、局部過熱等異常現象。
2)儲罐的接管焊縫、受壓元件等有無泄漏。
4)安全附件和控制裝置是否齊全、靈敏、可靠。
5)緊固螺栓是否完好,基礎有無下沉、傾斜等異常現象。
b.內外部檢驗的主要內容
1)外部檢驗的全部項目。
2)儲罐內外表面和開孔接管處有無介質腐蝕或沖刷磨損等現象。
3)儲罐的所有焊縫、封頭過渡區和其他應力集中的部位有無斷裂或裂紋。
4)罐體內外表面有腐蝕等現象時,應對有懷疑部位進行多處壁厚測量。測量的壁厚如小于設計最小壁厚時,應重新進行強度核定,并提出可否繼續使用和許用最高工作壓力的建議。
5)罐體內壁有脫炭、應力腐蝕、晶間腐蝕和疲勞裂紋等缺陷時,應進行金相檢驗和表面硬度測定,并提出檢驗報告。
c.全面檢驗的主要內容
1)內外部檢驗的全部項目。
2)對主要焊縫或殼體進行無損探傷抽查,抽查長度為容器焊縫總長度或殼體面積的20%。
3)經內外部檢驗合格后,按儲罐設計壓力的1.25倍進行水壓試驗和按儲罐設計壓力進行氣密試驗。在上述試驗過程中,儲罐和各部焊縫無滲漏,以及儲罐無可見的異常變形為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