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變電設備現場檢修規程
一、總則
(一)本標準以《電業生產事故調查規程》和《安徽省電力系統調度規程》為依據,根據我公司實際情況制訂。
(二)檢修工作應堅持“計劃檢修為主”的方針,以“應修必修、修必修好”為原則,努力搞好設備檢修工作,不斷提高設備的安全、健康水平,提高供電可靠性。
(三)檢修工作應加強計劃性和管理的規范性。
(四)檢修工作應不斷采用先進技術、改進工藝,力求延長檢修間隔,縮短檢修工期。
二、設備的檢修類型、內容
(一)設備的檢修類型
1、設備檢修分為計劃檢修和非計劃檢修。
2、計劃檢修分為標準檢修和非標準檢修:
(1) 標準檢修分為標準大修和標準小修。
(2) 非標準檢修分為狀態檢修、外協檢修和改造性檢修。
3、 非計劃檢修分為臨時檢修、事故搶修和設備維護。
(二)設備的檢修內容:
1、設備的計劃檢修項目分為標準項目和非標準項目(包括重大特殊項目)兩類。
(1)標準大修項目的主要內容有:
1)進行較全面的檢查、清掃、測量和修理。
2)消除設備和系統的缺陷。
3)進行定期監測、試驗和鑒定,更換已到期的(需要定期更換的)或經檢查鑒定必須更換的零部件。
(2)標準小修項目的主要內容有:
1)消除運行中發生的缺陷。
2)重點清掃、檢查和處理易磨易損部件,按周期進行電氣設備的預防性試驗。
3)大修前一次小修應進行較細致的檢查和記錄,以核實大修計劃的可靠性。
4)在小修規定的工期內,可提前進行一部分不影響設備出力的大修項目。
(3)非標準項目指標準項目以外的所有項目。其中重大特殊項目是指技術復雜、工作量大、工期長、耗用器材多、費用高,或者對系統設備結構有重大改變的項目。
1) 狀態檢修。對于部分設備,根據設備使用說明的要求及實際運行狀況和健康水平,可以在線監測和可靠性指標分析為基礎,進行的以分析設備運行狀態為主的檢修。
2) 外協檢修。對于大型設備,由于不具備整套檢修力量和加工設備,需要與社會或某廠承包,對本局設備進行的檢修。
3)改造性檢修。對于換代設備或已經到使用年限的設備,在進行全部更換或部分改造的同時進行的非標準檢修。
2、非計劃檢修。
1) 臨時檢修。指大、小修以外的非計劃停運檢修。臨時檢修應盡可能減少或避免。當運行中發現威脅設備安全的緊急、重大、一般缺陷,必須及時處理時,應經調度同意后安排臨時檢修,以避免設備的嚴重損壞和對系統安全運行造成重大影響。
2) 事故搶修。發生事故、設備損壞,必須進行的恢復性檢修。
3)設備維修。在主設備備用期間或不影響設備運行的情況下進行的檢修維護工作。
三、檢修計劃和備品配件
(一) 設備檢修計劃的編制依據:
1、設備說明書和檢修建議書;
2、設備的技術狀況及可靠性統計資料;
3、設備升級目標;
4、技術監督及定期試驗要求;
5、安全措施、反事故措施、節能計劃及改造項目;
6、技術革新建議和推廣先進技術項目;
7、備品配件國產化規劃;
8、氣象水文資料。
(二)檢修計劃的制定:檢修計劃的編制應以“電廠機組檢修與送出線路之間相平衡;基建工程與生產任務之間相平?;技改、大修與正常檢修預試之間相平?;一次設備檢修與二、三、四次設備校驗之間相平?;跨地區及跨不同電壓等級檢修之間相平?”為原則。
1、年度檢修計劃:每年的10月底前。各單位根據所管轄設備的運行狀況和檢修周期,編報下年度設備大修、技措、反措工程計劃,由生產部落實大修、更改資金后,報生產副總(總工)審批下達。
2、 季度檢修計劃:每季前一個月,各單位根據年度計劃的安排,結合本部門的實際情況,編制季度檢修工作計劃,報生產部部匯總審核后,由公司下達。
3、月度檢修計劃:根據季度工作計劃安排和執行情況,結合運行單位的設備缺陷報表,各單位在每月28日前制訂好下月工作計劃,并報至生產部部以便統籌掌握工作進度和設備狀況。月度計劃的申報內容包括大修、小修、設備缺陷處理。
4、 臨時檢修:根據具體情況和上級要求,生產部部可直接給有關單位下達臨時性檢修任務。各單位根據具體情況如需安排臨時性檢修,必須在征得生產部部同意后方可安排工作。
5、 各部門在編報下月檢修計劃的時候,必須將本月的計劃執行情況(包括臨時檢修、事故檢修等計劃外檢修工作)報給生產部,以便掌握各單位的計劃管理工作效率等情況。
(三)備品及材料
1、備品定額及日常檢修材料庫存定額由生產部主持制訂,物資公司、各生產單位參加。
2、年度檢修計劃中特殊檢修項目所需的大宗材料、特殊材料和備品配件、大、小修所需物資由使用部門編制計劃,報生產部,經分管副總批準后,由物資公司采購。
3、日常消耗材料、事故備品由物資公司根據庫存定額自行采購。
4、檢修用料應提倡節約,各生產單位應建立材料消耗檔案,不斷完善材料消耗定額。
四、計劃檢修的準備和組織工作:
(一)檢修前必須掌握的資料:
1、上次檢修到本次檢修的運行時間;
2、在一個檢修周期內運行中發生的異常情況、缺陷和設備損壞情況;
3、本次檢修前絕緣試驗、油化驗資料和上次檢修的資料;
4、本設備歷史遺留問題和制造質量方面的問題;
5、 本設備最新改進方案。
(二)計劃檢修前應做的準備工作:
1、 編制開工報告和施工計劃任務書;
2、 落實好檢修應更換的配品配件、專用工具,編制材料計劃。
3、 針對本設備的缺陷,做好檢修方案,并根據此方案,落實好相應的材料、器械等。
4、 提前做好設備檢修的停電申請工作。
(三)檢修的組織工作:
檢修現場必須有現場工程負責人、技術負責人、安全負責人。在檢修工作中必須認真執行安全規程、檢修規程和各種技術管理制度。
(四)檢修的驗收:
1、 檢修工程結束后,由運行單位進行驗收。在設備有較大缺陷或有非標準項目的檢修內容以及大型設備的檢修工作結束后,由生產部組織驗收。
2、 檢修工作結束后一個星期之內,由檢修部門填報檢修總結報告交生產部審查,同時檢修報告錄入生技mis。
五、檢修報告的主要內容:
1、 設備型號、技術參數、出產廠、出廠年月、安裝地點等;
2、 檢修標準項目與非標準項目表;
3、 更換主要的零部件的名稱和材質;
4、 規定的調試和試驗數據;
5、 消缺項目和進行的主要工作;
6、 尚存在的問題(包括下次大、小修應采取的措施和解決的問題);
7、其它專題總結和需要說明的問題。
六、小修、臨修的管理:
1、在一般情況下,小修臨修不安排非標準項目,以消除設備缺陷為主;
2、各單位在小修、臨修之前,要認真收集設備的缺陷情況,以便確定下次大修項目和備品更換;
3、當年要進行大修的設備,大修前半年一般不安排小修。如有其它緊急情況,可考慮大修提前進行。
七、電氣設備做到應修必修、修必修好。各單位必須切實抓好計劃、準備、現場施工交接驗收、總結評價五個環節。同時,大力推廣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方法,合理組織檢修力量,提高檢修效率、縮短檢修工期、確保檢修質量。
八、主要設備的檢修周期:
600)makesmallpic(this,600,1800);' sr//www./upload_files/74/81_20090830150832_vjj0m.jpg' width='545' height='466' border='0" alt="2.jpg' title='2.jpg' />
第2篇 輸變電設備標準化管理規程
摘要: 國家電網公司提出的“一強三優”的戰略目標和“三抓一創”的工作思路對當前生產設備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明晰了如何開展工作的具體思路,其目的就是要逐步提高輸變電設備標準化管理工作水平。省公司也相應提出了“安全基礎扎實”的戰略目標并在企業安全文化建設中首先對設備管理提出明確要求。為達到和實現以上目標,必須認真開展輸變電設備標準化管理工作,通過制定輸變電設備的質量、管理維護等標準、變電和線路工區評價標準、等級變電站和等級線路評價標準等一系列標準規范,并在基層部門認真貫徹執行和積極進行督促評價工作,以有效提高全網輸變電設備的運行維護水平,實現省公司輸變電設備統一、規范的管理。
1專業管理的目標
1.1企業戰略對專業管理的要求
國家電網公司提出的“一強三優”(即電網堅強、資產優良、服務優質、業績優秀)的企業發展戰略對設備管理專業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保證電網安全穩定運行設備管理是電網堅強的必要條件;采用先進、經濟、實用的生產設備管理提高控制水平和勞動生產率,以確保資產優良。“三抓一創”(抓發展、抓管理、抓隊伍,創一流)為生產設備管理工作指明了工作思路,就是要提高生產設備管理水平,持續改進專業管理流程,努力提高專業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逐步提高輸變電設備標準化管理工作水平。
省公司也相應提出了“安全基礎扎實”的戰略目標,省公司安全文化建設中首先對設備管理提出明確要求,因為設備是企業經營的物質基礎,也是安全生產和安全文化建設的物質形象。通過設備管理這個環節打牢安全生產的物質基礎。設備管理標準,必須符合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企業標準。外形內質俱佳的設備、科學嚴格的管理、及時細致的維修保養、正確規范的操作運用才能保證安全運行的要求。
1.2目標描述
通過制定輸變電設備的質量標準、管理維護標準、質量評價標準、變電工區評價標準、線路工區評價標準、等級變電站評價標準、等級線路評價標準等,實現省公司輸變電設備統一、規范的管理。提高全網輸變電設備的運行維護水平,確保電網安全、可靠運行,實現國網公司堅強電網的目標。
1.3專業管理的范圍
輸變電設備標準化管理范圍為500kv、220kv、110kv輸變電設備。
1.4專業管理的企業文化
專業管理的企業文化是健康、無損、規范、標準。
2專業管理的工作流程
2.1完成工作的組織機構
生產部負責組織系統內相關專業的專家編寫各類標準和評價辦法,省公司組織審查,督促各類標準、辦法執行。由生產、安全、調度、人力資源、工會、思想文化工作部、電科院相關人員組成考評組對各地市供電公司進行變電工區、線路工區、等級變電站、等級線路進行考評。
2.2流程圖
參見附件一。
2.3流程過程控制方法說明
2.3.1 標準制定階段
組織制定省公司變電工區評價標準、線路工區評價標準、輸變電設備的質量標準、管理維護標準、質量評價標準、等級變電站評價標準、等級線路評價標準等。其具體內容如下:
1)變電工區和變電站管理要求和標準
制定《安徽省電力公司變電工區管理評價辦法》,考核共六大項,前五項即指標部分、安全管理、生產運行管理、綜合管理、教育培訓總分為150分,第六項加分項10分。評價結果分為優秀、合格、需整改三個等級。綜合得分在140分以上的為管理優秀工區,綜合得分在120分至139分的為管理合格工區,綜合得分在119分及以下的為管理需整改工區。
制定《安徽省電力公司變電設備質量標準》,根據有關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企業標準,對變電站內共16類設備(含一、二、三、四次設備)從設備基礎、設備外觀、設備性能和設備技術管理四個方面制定明確的質量標準,另外對變電站內的生產場所亦提出明確要求。
制定《安徽省電力公司變電設備維護標準》,根據國家電網公司制定《電業生查事故調查規程》、《變電站管理規范》以及《安徽省電力公司變電設備質量標準》,對變電站內16類設備和生產場所提出了一般管理要求,從設備巡視檢查、設備檢修維護周期和設備資料管理等三個方面提出具體運行維護要求。
制定《安徽省電力公司變電設備質量評價標準》,從設備外觀、檢修與試驗、技術管理和性能指標等四個方面對變電站內16類設備和生產場所進行評價。評價總分為200分,其中變電一次設備為80分,變電二次設備為70分,其他設備為50分。
制定《安徽省電力公司變電站等級評定辦法》,根據國網公司和省公司有關標準,對省內110kv及以上變電站進行等級評定。評價標準分為質量評價標準和綜合管理評定。其中質量評價標準200分。綜合管理評定300分。根據得分結果,將變電站等級分為二星級至五星級變電站和非等級變電站共五等:二星級變電站為“基本合格變電站”。三星級變電站為“合格變電站”。四星級變電站為“優秀變電站”。五星級變電站為“標兵變電站”。非星級變電站為不具備評比條件的變電站。
2) 線路工區和輸電線路管理要求和標準
制定《安徽省電力公司線路工區管理評價辦法》,其考核共六大項,前五項即指標部分、安全管理、生產運行管理、綜合管理、教育培訓,總分為150分,第六項加分項總分10分。評價結果分為優秀、合格、需整改三個等級。綜合得分在140分及以上的為管理優秀工區,綜合得分在120分至139分的為管理合格工區,綜合得分在119分及以下的為管理需整改工區。
制定《安徽省電力公司輸電線路質量標準》和《安徽省電力公司電力電纜質量標準》。
制定《安徽省電力公司輸電線路管理標準》,依據國網公司、華東網公司和省公司有關標準,對輸電線路安全、運行、檢修、專項技術工作、帶電作業、工程、技術資料、電力設施保護、培訓、設備評價、工區評價工作的管理要求。
制定《安徽省電力公司輸電設備評價辦法》,采用分項打分對設備進行評價,總分為200分,其中設備運行質量狀態100分,根據新舊程度、運行指標、缺陷情況及災害專項設施配置四個方面評分確定;設備運行維護管理100分,根據設備的巡視、檢測、維修、防災害與外破工作及基礎資料等五個方面評分確定,總分100分;根據總評分值高低對35kv及以上架空輸電線路按照a、b、c、d、e五個等級評定線路。 a等為設備運行質量狀態健康;運行維護管理工作規范有序。b等為設備運行質量狀態一般;運行維護管理工作基本達到要求。 c等為設備運行質量狀態存在少量問題待改進;或運行維護管理少量工作達不到基本要求。d等為設備運行質量狀態存在大量或嚴重問題,待恢復;或運行維護管理部分工作達不到基本要求,需整改。e等為設備運行質量狀態存在不可恢復的嚴重質量問題,待報廢;或運行維護管理工作較差。
2.3.2 宣貫下達階段
省公司生產部牽頭,組織各地市公司分管生產領導、輸變電部負責人、變電、線路工區負責人和相關專業人員進行培訓,宣貫并下達省公司制定的各項標準。
2.3.3 創建階段
各市供電公司開展自評工作,制定創建計劃。
省公司督促、指導各市供電公司落實創建計劃。
2.3.4 評比考核階段
2004年年末由生產、安全、調度、人力資源、工會、思想文化工作部、電科院相關人員組成考評組對各市供電公司進行變電工區、線路工區、等級變電站、等級線路進行考評,開展年度評比工作。2004年度共評定2個優秀變電工區、2個優秀線路工區,1個待整改變電工區和3個待整改線路工區。同時評定220kv蓮花變等共10座四星級變電站和220kv定遠變等15座三星級變電站。評定220kv秦蚌2857等40條線路為a級線路、220kv滁西2853等55條線路為b級線路、110kv臨淮527等59條線路為a級線路。
根據年度評定結果,在2005年度省電力生產工作會議上進行表彰和授牌。
根據2004年度創建工作具體檢查情況,在總結經驗和分析存在問題的基礎上,又制定并下發《2005年度星級變電站和高等級線路創建工作要點》,同時對星級變電站考評辦法進行修訂。
2.4關鍵節點說明
通過標準化管理實現公司電網設備健康無損、維護及時、運用規范的目標。
標準制定階段要充分結合現場實際,制定的規程制度應具備較強的可操作性。創建階段要充分做好省市兩級公司的互動溝通,以期達到預定目標。考核評比階段應注重總結經驗教訓,為下一年度工作開展打下良好基礎。
2.5崗位設置及說明
核心的崗位主要有以下三類。
1) 各類輸變電設備管理技術支持崗位
主要負責各類輸變電設備技術管理工作,制定相關設備的技術管理標準。
2) 宣貫及監督執行崗位
主要負責各類輸變電設備技術標準宣貫及監督執行工作。
3) 執行崗位
主要負責各類輸變電設備技術標準落實工作。
2.6崗位人員能力說明
2.6.1 各類輸變電設備管理技術支持崗位
熟練掌握各主要輸變電設備管理的基本理論和相關技術;能夠通過有關設備的國家標準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省各類輸變電設備技術管理標準。
2.6.2 宣貫及監督執行崗位
熟練掌握各類輸變電設備管理、信息和控制的基本理論和相關技術標準;具有較為豐富的運行經驗;宣貫并監督各類標準執行;工作積極主動,認真負責。
2.6.3 執行崗位
熟練掌握各類輸變電設備技術管理標準;負責所管轄設備的技術標準落實工作;具有較為豐富的運行經驗;工作積極主動,認真負責。
3績效評價
3.1績效評價的組織機構
建立省公司和市公司兩級績效考核組織,省公司主要負責對220kv及以上輸變電設備進行考核,市公司負責對地區供電公司110kv及以下內部進行考核。成員包括各類輸變電設備管理專責人、科室負責人和生產分管領導。
3.2績效評價的指標體系
目前主要是輸變電設備可靠性指標。
3.3績效評價的流程及說明
考核結果由各類輸變電設備管理專責人統計,經科室負責人審核和生產分管領導審定后公布。
3.4績效的評價方法
績效評價方法是“考核管理辦法”,其核心就是依據各類輸變電設備管理技術標準。
3.5績效評價的紀錄形式
年度考核結果均在省電力工作會議和省電力生產工作會議上進行表彰和授牌。
3.6績效評價結果的應用
績效評價結果與省公司目標管理掛鉤,同各地市公司分管領導的具體位次排序掛鉤。
4持續改進
4.1對指標體系的改進方法
逐步加大對各類輸變電設備技術標準宣貫力度,加強監督和考核力度,努力提高輸變電設備管理水平。
4.2對標桿數據的修訂
逐步提高各類輸變電設備可靠性指標。
4.3對績效考核改進的方法
進一步細化績效考核的內容,針對各單位的具體情況分門別類進行考核,簡化考核辦法,提高考核的效率和效果。
第3篇 地面變電所設備操作規程
1.值班人員必須經過培訓和現場實際操作實習,經考試合格,方可擔任值班工作,值班人員必須熟悉和掌握本變電所的供電系統、運行方式和設備性能,熟悉和掌握《供用電安全規程》的有關規定。
2.操作前的檢查
2.1對檢修線路送電,值班員必須查明現場情況,如檢修人員是否撤離,接地線是否拆除,常設遮欄是否恢復等。
2.2對各用電線路送電,值班員必須查明開關,線路等是否良好,是否后有人工作。
2.3對雙回并列運行或帶電倒閘時,值班員必須查明是否定相,定相后有無變動。
經查證無誤后,方可按停送電制度進行送電操作。
3.停送電操作程序及操作制度
3.1停送電操作程序:
3.1.1停電操作,必須按照油開關、負荷側隔離開關、母線側隔離開關程序進行,送電操作程序與此相反,嚴禁帶負荷拉、合隔離開關。
3.1.2停主變時,應先拉負荷側油開關、隔離開關,后拉電源側的油開關、隔離開關,送電操作與此相反。
3.1.3停進線一回或二回電源開關,事前必須先檢查母線聯絡開關是否合好,聯絡開關合閘后,方可停一回電源。
3.2停送電操作制度
除緊急情況(事故處理)外,在一般情況下,停送電操作執行下列制度:
3.2.1工作票制度
工作負責人必須辦理工作票,變電值班員按工作票進行停送電操作,按工作票要求設置安全措施。
3.2.2操作票制度
操作前值班員必須填寫操作票,操作票包括下列內容:應拉合的開關刀閘名稱、標號,檢查開關刀閘位置,檢查接地線的掛、拆,檢查負荷分配,檢查有無電壓,按操作順序,每操作一項做一個記號“ν”,操作時先操作模擬圖,后操作開關柜。
3.3監護制度
高壓設備操作,實行一人操作,一人監護制度。
(付班操作,正班監護)。
3.4復誦制度
3.4.1值班員接受停送電命令時,要向發令人復誦一遍停送電線路名稱,操作內容,安全措施等。
3.4.2操作時,監護人發令,操作人復誦,先操作模擬圖,后操作開關柜,在發令人確證無誤后方能操作。操作一項,在操作票相應欄上作記號:“v”
4值班注意事項
4.1值班員應經常巡視變配電設備的運行情況,發現異常情況及時報告有關負責人。在緊急情況下,可以先采取措施,然后報告。
4.2值班員在巡視檢查中,不得越過安全遮欄。
4.3值班員與有關負責人在電話聯系停送電時。雙方都應報告姓名,并將電話內容、通話時間和雙方姓名記在記錄薄內,有錄音電話的變電所必須錄音電話錄音,只有停送電正常后,錄音才能抹掉。
4.4操作中發現疑問,不準擅自更改工作票和操作票,必須向發令人報告,弄清楚后再進行操作。
4.5對雙回供電的線路,停送電時必須與用戶聯系,正常操作,先送備用回路,后停需停回路,保證用戶不失電。
4.6值班員必須嚴格執行停送電制度,非電力調度指定人員發布的停送電指令,值班員不得執行按一次停關電工作,停、送電聯系由一人負責的原則進行。
4.7停送電操作必須戴絕緣手套、穿絕緣靴站在絕緣臺上工作。
第4篇 66kv變電所設備檢修安全操作規程
1. 要檢修的電氣設備或線路必須停電。
2. 對變壓器或sf6斷路器檢修要求線路停電時,需辦理停電申請手續。
3. 對停電設備斷開電源不僅要拉開開關,還要拉開刀閘,使每個電源至檢修設備或線路至少有一個明顯斷開點。
4. 在履行工作許可手續時,應征得調度室調度員及變電所值班員的許可后,方準開始工作。
5. 驗電應將電壓等級合適的且合格的驗電器做好試驗,證明驗電器指示正確后,再將檢修的設備進出線兩側各項分別驗電。
6. 裝設或拆除接地線,應使用絕緣拉桿或戴絕緣手套,必須由兩人進行,一人操作,另一人監護。
7. 裝設接地線,應在驗明導電體確無電壓后,先裝接地端,后裝導電體端,拆除時,先拆導電體端,后拆接地端。
8. 帶有電容設備或電纜線路裝設接地線時,應先放電后再裝接地線。
9. 對停電待檢修設備或線路兩側應分別裝設接地線。
10.應在檢修設備或線路相對應的開關和刀閘操作把上懸掛“禁止合閘,有人工作”的標示牌。
11.檢修設備或線路時,至少應有兩人在一起工作。
12.工作完畢,應由工作負責人檢查無誤后方可摘掉標示牌及接地線待送電。
編制:校對:審核:
第5篇 地面變電所設備操作規程2
地面變電所設備操作規程(二)
1.值班人員必須經過培訓和現場實際操作實習,經考試合格,方可擔任值班工作,值班人員必須熟悉和掌握本變電所的供電系統、運行方式和設備性能,熟悉和掌握《供用電安全規程》的有關規定。
2.操作前的檢查
2.1對檢修線路送電,值班員必須查明現場情況,如檢修人員是否撤離,接地線是否拆除,常設遮欄是否恢復等。
2.2對各用電線路送電,值班員必須查明開關,線路等是否良好,是否后有人工作。
2.3對雙回并列運行或帶電倒閘時,值班員必須查明是否定相,定相后有無變動。
經查證無誤后,方可按停送電制度進行送電操作。
3.停送電操作程序及操作制度
3.1停送電操作程序:
3.1.1停電操作,必須按照油開關、負荷側隔離開關、母線側隔離開關程序進行,送電操作程序與此相反,嚴禁帶負荷拉、合隔離開關。
3.1.2停主變時,應先拉負荷側油開關、隔離開關,后拉電源側的油開關、隔離開關,送電操作與此相反。
3.1.3停進線一回或二回電源開關,事前必須先檢查母線聯絡開關是否合好,聯絡開關合閘后,方可停一回電源。
3.2停送電操作制度
除緊急情況(事故處理)外,在一般情況下,停送電操作執行下列制度:
3.2.1工作票制度
工作負責人必須辦理工作票,變電值班員按工作票進行停送電操作,按工作票要求設置安全措施。
3.2.2操作票制度
操作前值班員必須填寫操作票,操作票包括下列內容:應拉合的開關刀閘名稱、標號,檢查開關刀閘位置,檢查接地線的掛、拆,檢查負荷分配,檢查有無電壓,按操作順序,每操作一項做一個記號“ν”,操作時先操作模擬圖,后操作開關柜。
3.3監護制度
高壓設備操作,實行一人操作,一人監護制度。
(付班操作,正班監護)。
3.4復誦制度
3.4.1值班員接受停送電命令時,要向發令人復誦一遍停送電線路名稱,操作內容,安全措施等。
3.4.2操作時,監護人發令,操作人復誦,先操作模擬圖,后操作開關柜,在發令人確證無誤后方能操作。操作一項,在操作票相應欄上作記號:“v”
4值班注意事項
4.1值班員應經常巡視變配電設備的運行情況,發現異常情況及時報告有關負責人。在緊急情況下,可以先采取措施,然后報告。
4.2值班員在巡視檢查中,不得越過安全遮欄。
4.3值班員與有關負責人在電話聯系停送電時。雙方都應報告姓名,并將電話內容、通話時間和雙方姓名記在記錄薄內,有錄音電話的變電所必須錄音電話錄音,只有停送電正常后,錄音才能抹掉。
4.4操作中發現疑問,不準擅自更改工作票和操作票,必須向發令人報告,弄清楚后再進行操作。
4.5對雙回供電的線路,停送電時必須與用戶聯系,正常操作,先送備用回路,后停需停回路,保證用戶不失電。
4.6值班員必須嚴格執行停送電制度,非電力調度指定人員發布的停送電指令,值班員不得執行按一次停關電工作,停、送電聯系由一人負責的原則進行。
4.7停送電操作必須戴絕緣手套、穿絕緣靴站在絕緣臺上工作。
第6篇 變電站巡視設備危險點防范措施規程
1 正常巡視
1.1 雷雨天:
(1)防避雷針落雷反擊傷人,應穿絕緣靴并遠離避雷針5m;
(2)防避雷器爆炸傷人,應戴安全帽,而且不得靠近避雷器檢查動作值;
(3)防室外端子箱及機構箱進水,應把端子箱及機構箱門關牢。
1.2 夜間:
(1)夜間能見度低易發生事故,應保證戶外照明良好并兩人同時巡視,以便互相照應;
(2)巡視時防地溝蓋板缺少或高低不平導致踏空摔傷。
1.3 霧天:
(1)防突發性設備霧閃,應穿絕緣靴巡視;
(2)空氣濕度大,絕緣水平降低易發生放電,在室外布置措施或巡視時嚴禁揚手;
(3)防能見度低誤入非安全區域內。
1.4 大風天:
(1)刮起的雜物可能使電氣設備短路,認真巡視并及時處理雜物;
(2)防止開合機構箱門失控夾傷手,開合箱門時用力適度,避免箱門在風力作用下夾傷手;
(3)防止設備防雨帽、標示牌脫落傷人,平時要認真檢查,發現不牢固的要及時處理。
1.5 高溫天:
(1)防止充油設備內部壓力增大,油位升高導致噴油,應注意監視油位變化,必要時請求停電處理;
(2)防止液壓機構壓力異常升高,斷路器不能正常可靠動作。
1.6 汛期:
(1)做好汛期前檢查,排水管道暢通防電纜溝進水;
(2)操作時穿絕緣靴,戴絕緣手套,防止巡視道路操作平臺積水,危及操作人員安全。
2 特殊巡視
2.1 系統接地:
(1)檢查設備時應戴安全帽,防止接地故障產生諧振引起電壓互感器爆炸傷人;
(2)穿絕緣靴及戴絕緣手套,并與接地點保持8m以上距離,防接地點產生接地電壓而形成跨步電壓傷人。
2.2 電流互感器開路:穿絕緣靴,戴絕緣手套和安全帽,防止其爆炸傷人或產生高電壓電擊傷人。